行业洞察
您目前在:首页 > 行业洞察 > 原创文章
原创文章
2017年02月17日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苗木产业供给侧改革与创新发展

作者:吴世光    

前言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在世界经济剧烈动荡,中国经济深度调整的背景下召开的。会议深入分析了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在认真总结2016年经济工作的基础上,对 2017年经济工作做了全面部署。本文试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苗木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发展”的指导意义两个维度进行解读。

一、苗木供给侧结构改革要淘汰落后产能,发展中高端产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我国苗木产业快速发展了几十年,种植面积逾两千万亩,苗木存量达数百亿株。近几年,市场需求疲软,产销经营几乎滑到了低谷,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究其原因,除受经济新常态和增长减速的大环境影响外,与苗木产业结构失衡、同质化严重,产销方式落后、产品品质及服务的有效供给不足有很大关系。

内容为王的时代,产品本身(包括品种、规格、质量、适应性等)是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重要指标,消费升级后更是如此。苗木产能过剩,去库存要搞清楚一个概念:什么是库存、怎样才叫去库存?苗木有商品价值和市场需求,只因数量上供过于求,一时消化不掉的,属于去库存的范畴。那些质量极差,没有任何商品价值的垃圾苗,与去库存毫无干系,也不是我们关注的对象。苗木供给侧结构改革要做加减法,正常的状态是有增有减——过剩的(包括面积数量)减下来,无价值的出清消化掉;供应不足的扩大生产,增加供给。

苗木生产不能只追求数量,而没有质量。产品不能满足市场和用户的需求,虽多无益。同质化的低端产品,在产能过剩时代如同垃圾。如果没有差异化经营,大家一窝蜂都去种一个品种,多一个种植者就多一个市场”阵亡”的名单。

就我国园林市场和消费需求而言,除个别地区外,大量使用低端苗木进行大规模增加绿量的阶段已经过去,现在无论是苗木生产端还是用户需求端,都形成了产品与市场分层的格局:低端市场需求萎缩,中端市场需求一般,高端市场需求旺盛。产业现实情况是:低端产品严重过剩(卖难),中端产品同质竞争(滞销),高端产品十分短缺(买难),产品结构与供求关系严重失衡。

所谓高端产品,一般指珍稀、生长周期长、大规格、造型优美或树形独特、高价格值的苗木,也包括新优彩果树种和具有生态功能的苗木。当然,高端苗木不能简单理解为只是珍稀价高,更主要的是看它的标准化程度和品质是否达到较高的水平。从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上海迪斯尼乐园对苗木品质的超严要求,以及大型的市政项目和高端房产别墅酒店等景观应用看,高端苗木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如杭州G20峰会景观改造提升,就有百万株高端苗木“登场亮相”。在市区和街道主入口、峰会主会场、西湖国宾馆以及空中花园等重要场所节点,均大量使用了大规格高品质丛生乔木、原冠苗和优美的造型景观树等高端苗木。

目前苗圃中低端产品存量过大,所谓“产能过剩”积压的主要是普通和速生的低端苗木,优质高端苗木依然十分紧缺,远不能满足市场和用户需求。就全行业而言,真正有规模、大规格、标准化、高品质,能批量持续供应的高端苗木十分稀缺。通过对一些大的房产商和园林施工企业苗木采供主管交流,了解到一个楼盘和景观绿化项目开始,他们最头痛的就是采购不到适用的苗,批量采购或有特殊功用的高端苗木就更难采购到。杭州G20主会场空中花园的高端造型苗,采购人员跑了全国12个苗场才采购到,上海世博会及上海迪斯尼乐园景观用苗品质要求几近苛刻,那些自然形态的原冠乔木,施工企业都是在全国苗木产区千挑万选,有的还提前选购入圃储备。这些案例告诉我们,从供给侧结构改革入手,改变粗放生产经营模式,优化产品结构,用用户思维、产品思维和市场思维解决用户“痛点”,打造产品“尖叫点”和创造市场“引爆点”,乃是时代和产业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苗木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应有之义。如果我们的苗木企业能够调整心态,加强科技研发和中长期投入,花大力气培育中高端、尤其是高品质苗木,像工业设计一样设计苗木产品,以“工匠精神”把产品做到极致,进行高端苗木产品专业定制,则不仅能在产品结构优化和产销模式创新上取得突破,而且会有更多的商业机会,市场空间及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因此,苗木产业调整结构和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其根本路径在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淘汰落后产能、降解过剩库存,发展中高端产品,增加有效供给,推动苗木“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产品和消费同步升级。

二、苗木产业要依靠创新驱动,实现产业提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强品牌建设,增强产品竞争力。注重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苗木产业属于典型的传统产业,具有门槛低、管理粗放、产销方式原始落后,缺乏品牌、技术和标准等特点。因此依靠创新发展,实现产业升级非常必要。

从经营的角度看,苗木产业的创新发展,应从品种技术和产销模式上着力。

1品种创新

首先强调品种,是因为苗木产业有一个非常重要,也是迄今没有解决的问题,就是苗木的品种化。品种化是苗木产业提升的一个大问题。我国的园林苗木生产面积和产销量上是世界最大的,但在苗木研发和品种化上却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中国苗木产业要发展提升,品种化是绕不过去的坎,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品种化就没有苗木的产业化和现代化。从技术与经营角度评判,不解决苗木品种化以及新优品种的研发、生产和推广应用问题,行业再做一百年也是落后的。我国有3万多种高等植物,但在园林苗木,尤其是大乔木方面,几乎没有实现品种化。非常希望能够在引进国外优势园艺树种的同时,从乡土树种中不断选育和推出属于中国原创的园艺品种,尤其是能做行道树的观花观叶观果乔木品种,让乡土树新优品种成为苗木市场的“宠儿”和景观应用的主角,这样方能对得起中国“世界园林之母”的称誉。

在苗木产品创新上,我们认为除新品种和不同品种的自然差异外,从应用的角度还包括同品种苗木的不同形态和功用差异,如规格大小、独干多干、分枝高低、宽冠窄冠以及不同风格的造型等方面的差异化生产。如果每一家苗木生产企业都能根据自身条件对目标市场准确定位,做出具有个性特色的产品及其产品系列,就实现了差异化和产品创新。

例如我国的阔叶乔木基本都是宽冠、大冠的,而欧美国家就有很多窄冠苗,如意大利万木奇的广玉兰,美国的榉树、豆梨等。这些窄冠苗并不是靠修剪,而是培育的品种本身具有的特性。窄冠苗的优势在于,树冠所占空间小,其单位面积产量较高,起苗装卸运输比较便利,工程应用中抗风能力强,并且具有独特的观赏效果。我们可以想象,在一个满大街都是宽冠行道树的城市里,有一条或几条街区,有不同品种的窄冠乔木行道树构成独特的风景线,那会带来怎样的视觉冲击和审美效果?这毫无疑问也会给用户创造价值。

目前我国苗木品种总体上偏少,一些传统的老品种还在唱主角。与发达国家丰富的苗木品种及其应用相比,我们新品种研发差距不小,但发展空间很大。北方、西北地区常用的苗木品种大类只有几十个,上海绿化品种只有八九百个,广州也只有一千多个,全国常用行道树只有一百多个品种(准确的说是只是“树种”)。如果能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一个或几个品种,就能从供给端源头发力,不仅可增加植物多样性和丰富景观应用,也能提升苗木产业的研发和创新能力。

2产销模式创新

现在行业有一个普遍问题,就是产品生产与工程应用供需脱节。产销模式原始落后,在工业品营销的3.0时代,苗木销售还处于1.0阶段,大多是由经纪人采用“现买现卖”和“零打碎敲”的销售方式。苗圃如能与用苗单位建立产销合作关系,形成订单生产、定向培育、定向采购的产销模式,则是行业的一大进步。这样可使苗木企业有目标按计划生产,避免盲目生产造成产品滞销积压的风险,而用苗单位的供应来源也有稳定保障,从而减少购销环节,降低运营成本,实现互利双赢。由于行业大环境的影响,以及社会诚信体系的缺失,订单生产的模式在国内还很少见。其实在发达国家,订单生产早已司空见惯,非常成熟。苗木生产商与苗木用户供需对接,在年初年尾把订单做好,按订单安排生产,按合约规定发苗收苗,根本不用费劲去推销产品,与我们靠发广告和展会搞推销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3产业分工创新

苗木生产有一个现象,就是“大而全”和“小而全”。种几亩十几亩地的个体苗农,和几千上万亩苗圃的企业,生产雷同,大都种的是同一品种、同一规格、甚至同一样的树形(如定干高度或分支点),也就是说大家在产业链的同一端口上重复生产,形成同质竞争。这样的后果是,在供需平衡尚未打破时,各自相安无事;一旦供需天平倾斜,就血拼价格成了灾难。说到产业分工,我们可以看看戴尔、苹果等电子产品,没有一家是做全产品生产的,所有的元器配件都是按全球产业链分工,由不同厂家生产,最后组装。这样做的好处是成本最低,效率效益最高。而苗木行业没有形成产业分工,几乎每家都在做全产品,重复生产并且高度同质化,从而形成产能过剩与恶性竞争,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正常的市场秩序也受到冲击。像美国苗圃,产业分工就做得比较好,搞研发的,育种苗的,生产成品的,都专注在自己的领域,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再加上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管理的机械化、设施化和智能化,最终使得苗木价值和效益最大化。

总结

总之,苗木产业创新发展,就是要用市场导向和用户思维,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在产业结构、产品品质、生产技术和经营模式创新的基础上,从供需两端发力,重点解决“生产”和“销售”问题。在苗木营销上,打破传统的单纯买卖和推销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进行产品定位和品牌创建,实现产销供需“无缝对接”,提供种植养护技术系统解决方案与个性化服务,为用户创造价值,从而形成独特的商业价值和竞争优势。同时,苗木生产经营还要与资本市场对接,突破“融资难、融资贵”的瓶颈,实现资产证券化,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产业发展提升。

联系我们业务服务友情链接
Copyright©2024 All Right Reserved. 杭州园畅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浙ICP备17004531号-1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湖墅南路186号丽阳国际大厦505 邮编:310000 总机:0571-87699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