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1日,第十三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开幕,参会代表五千余人。
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同志在大会主论坛上做主题报告,报告题目为:立体园林——体现人文精神的绿色建筑,以下为演讲PPT:
我想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不但要研究今天中国的城市,而且要考虑到21世纪的中国城市该是什么样的城市。
所谓21世纪,那是信息革命的时代了,由于信息技术、机器人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灵境技术和遥作的发展,人可以坐在居室过信息电子网络工作。这样住地也是工作地,因此,城市的组织结构将会大变:一家人可以生活、工作、购物,让孩子上学等都在一座摩天大厦,不用坐车跑了。在一座座容有上万人的大楼之间,则建成大片园林,供人们散步游息。这不也是“山水城市”吗?
钱学森
1995年10月6日
1.“立体园林”之渊源
1)水泥都市中的几抹亮绿
2)米兰的实践
意大利建筑师Stefano Boeri设计并施工完成了名为“垂直森林”的两座住宅塔楼。

3)中国文人与山水城市的桃源梦境
“天人合一论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钱学森提出“山水城市”构想。“人离开自然又返回自然”
4)中国园林“阴阳抱合”的启示
中国园林现了专情山水、园林建筑共生的天人合一的设计观念。
5)解决中国城镇化难题的钥匙
立体化的城市功能和空间将成为解决问题和保持城市紧凑发展的有效途径。
6)汇集新技术的新生物圈
立体园林建筑将结合主动式、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多角度利用等生态节能创新技术,形成未来城市的新生物圈。
7)“立体园林”造就甲天下的山水城市
2.“立体园林”之结构
1)适应不同气候区的围护结构
2)结构之一:混凝土整体方案
3)结构之二:钢结构整体方案
4)结构之三:装配式方案
5)绿色植被
6)新型窗结构
7)能源多样化结构
微能源——建筑从单纯耗能到产能
–传统集中式电力供热,整体效率≤30%
–风能、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
–电梯下降能,城市有机物发电;
–地热能与地质储能;
–分布式能源+微电网+电动车储能=微能源系统。
8)绿化、饲养鱼类一体化结构
3.“立体园林”之功能
功能1:不占地的园林让城市绿起来
功能2:让古典园林拥抱现代城市高楼
功能3:使城市中心重拾魅力
功能4:立体园林可削减空气污染
功能5:创造四季景色变幻的新地标
功能6:“职住平衡”的新生态系统
功能7:实践微循环的新载体
功能8:增加城市生物多样性
功能9:外加玻璃的立体园林
采用温室生物差的原理,在外围护幕墙内形成一个小的温室微气候,形成净化空气,帮助维持室内温湿平衡的维围护结构。
功能10:延续“田园之乐”的新桃源
微农场——都市农业的多重功能
–欧洲都市农业的勃兴(个人农庄);
–满足市民回归自然的愿望;
–缩短食品生产链,确保食品安全;
–就地就近生产农业食品,减少碳排放;
–结合城市空地和建筑绿化创造宜人环境。
案例:Green Sense Farms LED光源室内种植:一年中将能有20-25次采收,能源节约85%,植物成长周期相比传统方式缩短50%,每天22小时生长。

功能11:具有生物智慧的现代楼宇
小结
–立体园林体现了国人的人文精神、将职、住商、娱乐的多功能综合;
–立体园林本质是实现微中水、微能源、微交通、微农场和微降解的载体;
–将城市部分楼宇改造或重建成立体园林建筑,可显著改善城市的宜居、景观和生态多样性,是“城市双修”的捷径;
–由众多该类建筑构成的城市具有自组织、自演进、自优化的生态特征,是“绿色生态城市”的基础;
–立体园林建筑将传统的污水、垃圾处理系统微小化,分布式和3R,实现了与建筑功能的共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