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全域旅游思维引领新时期旅游规划发展工作
—— 李金早,2016全国旅游规划发展工作会议
1、创新体制观
全域旅游概念中,旅游的发展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在融合中共同发展。因此全域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设计比传统旅游发展的体制设计要求更高,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改革设计,理顺旅游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关系,突破限制新时代旅游发展的障碍,推动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2、创新产品观
全域旅游产品,不单是传统旅游“走点”、“串线”的“点线”观光旅游模式,在此基础上要构建满足游客不去景点景区的“基营”休闲度假模式。随着国内游客的见识越来越广、休闲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旅游目的地产品势必要进行创新。
3、创新产业观
全域旅游中的产业不再局限在传统的“六要素”产业,强调全业的旅游化融合,旅游化升级,通过旅游发展产业化,产业发展旅游化,丰富旅游产品,壮大旅游产业规模,同时又促进相关产业链条的拉长和产业的升级增值。在《成都市温江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旅游产业划分核心产业、相关产业、延伸产业和外围产业,整体构建“1+5+6+N”的全业旅游发展体系,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中的作用。
4、创新服务观
全域旅游服务,在服务的规模、服务的氛围、服务的品质等方面都有胜于传统旅游。它突破了传统旅游区和非旅游区的二元服务结构,构建全域一体化的服务体系。因此,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旅游地,都有必要进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规划,以完善提升全域旅游服务氛围与服务品质,提升全域旅游地的软实力。
5、创新营销观
全域旅游营销,不再是政府、企业单方面的营销推广,而是政府、企业、居民、游客“四位一体”的全民营销。在全民“营”“销”中又更加强调是旅游目的地的“营”造,政府与企业全域化旅游产品及服务建设、居民热情好客的参与等构成了游客口碑互动宣传的基础。因此,全域旅游的营销,不仅从客源地(外部营销)的角度考虑宣传什么,而且还要从旅游目的地(内部营销)的角度考虑建设什么。
适配区域
发展条件:产业基础好;资源类型丰富,重点资源突出;明确的旅游主打产品,有一定品牌基础。
代表案例:江苏昆山市、浙江义乌市。
2. 处于都市辐射圈,传统旅游资源不突出区县
发展条件:交通便利,城市基础设施良好。
代表案例:浙江安吉县、成都温江区。
3. 行政区域范围较小区县
发展条件:资源集中;空间立体化利用潜力大。
代表案例:重庆渝中区。
4. 旅游资源全域均质分布区县
发展条件:资源丰富;相对均匀分布。
代表案例:河南栾川县,浙江安吉县。
规划方法
破:全域旅游规划的再认知
立:全域旅游规划的再构建
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
是全域旅游实施的关键性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不突破,全域旅游较难有实质性的推进。
产品线路的整合提升
是全域旅游实施的引领性问题,通过产品线路的美好体验设计,引导全域旅游项目建设、公共服务配套、产业融合等,其切入点可以通过片区化全域景区化试点、线路全域化建设的方式入手实施。
辐射全域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是全域旅游实施的支撑性问题,为游客全域化休闲旅游提供支撑。
规划愿景
全景:处处是风景。盘活存量,激活增量,释放能量
盘活存量
提升产品质量,升级产品体验,创新经营方式,强化市场化运作。
激活增量
创变产品品类,引领市场需求,实现持续性领跑,建立项目负面清单制度,招商选资。
释放能量
打通旅游产业要素,扩展产品线,形成产品群,实现产业规模的数量级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