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洞察
您目前在:首页 > 行业洞察 > 商业评论
商业评论
2017年08月16日
2016年全国花卉统计数据分析

来源:中国花卉报    

根据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公布的数据,2016年全国花卉种植面积仍小幅增加,多年来全国花卉种植面积增速放缓的趋势仍在继续。与此形成对照的是,花卉产品总销售额自2014年探底后持续攀升,2016年总交易额比2015年增长6.69%,相对于2015年1.81%的增速来说可谓是大幅提升。

在《中国花卉报》记者看来,大数据反向发展的势头说明,产业转型调整成果初现,一方面品种结构调整和新品种引入增加了总体销售额,给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则是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促进了效率提升。

家庭园艺蓬勃兴起

家庭园艺是近年花卉行业最热门的关键词之一,从集团消费向家庭消费转型、如何开拓家庭园艺市场一直是业界热议的话题。从业者一方面对家庭园艺市场的“未来”满怀信心,另一方面又对家庭园艺市场的“现在”心怀忐忑。

大数据表明,家庭园艺市场释放出向好信号。

从鲜切花领域看,2014年的种植面积比2013年减少0.53%,但销量下滑20.23%,说明有大量鲜花滞销。2015年的种植面积较2014年减少2.57%,销量下滑4.45%,可以看出种植面积缩减并未抑制住销量下滑的势头,仍是生产过剩的态势。

然而2016年的数据显示,鲜切花在种植面积、销量、销售额方面都实现逆转,增长幅度分别为2.63%、8.42%和12.91%。鲜切花交易额的大幅反转上扬不仅是家庭园艺兴起带来的结果,还是鲜花结构调整和品种更新的结果。

以月季切花为例,2016年的种植面积比2015年增加16.14%,销量增长27.90%,但销售额却增加71.16%。以前,月季主要是情人节、婚庆和部分活动用花,但近年来,由大众消费市场“造节”而兴起的“520”以及传统的“七夕节”,都成了月季的销售高潮,现在“七夕”销量正逐渐逼近情人节,在销量大增的同时价格也被抬高。

此外,“包月鲜花”在打开家庭日常消费市场方面功不可没,作为主流花材,月季在包月鲜花中也是主角,极大地拉动了鲜切花销售,一些新品种推广也在园艺电商平台“试水”,看看终端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和喜好,这同时满足了家庭消费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作为最大宗的切花品种,月季市场原本以‘黑魔术’、‘卡罗拉’、‘影星’这“老三样”为主要产品,大花型红色花更是重中之重。而现在再去昆明拍市和斗南市场转一圈就会发现,除了红色系品种外,明黄色、香槟色、复古紫、绿色、白色、复色等色彩缤纷,‘冷美人’、‘红袖’、‘海洋之歌’等新品种一茬接一茬,部分新品种的价格是普通红色月季的一倍以上,云南彩玫种植量大增。此外,多头月季的“芭比”系列、“泡泡”系列等也各领风骚,价格同样“美丽”。

家庭园艺处在上升通道,不仅鲜切花重焕生机,盆花也是受益者,不断为家庭园艺市场添砖加瓦。

除蝴蝶兰外,数据统计涵盖的传统花卉普遍产销变动不大,蝴蝶兰2016年销量比2015年增长过半,除了原本租摆和节庆市场,中小花型杂色花撑起的日常消费市场不容小觑,这正是家庭园艺新开辟的主战场。

而在统计数据之外,多肉植物近年风头一时无二,生产急速扩张;微型月季、盆栽菊、长寿花等小盆花,以及众多小盆栽品种产量也是翻倍增长,有些品种单盆的利润空间比主流盆花还大;风铃草、小丽花、矾根盆栽等引发的新品种红利风潮还在滚滚向前,不断有新品种加入到家庭园艺产品大军中。

从种苗销售也可初见端倪。根据统计数据,2016年种苗用花卉种植面积比2015年增加12.69%,但销量却猛增51.66%,大量国外的新优品种涌入国内,如迪瑞特和阿曼达的微型月季,橙色多盟的菊花、长寿花,QUEEN的长寿花、Beekenkamp公司的小丽花等,还有众多无性系繁殖的矮牵牛、舞春花等。未来,专注于家庭园艺的精致盆栽草花仍有很大发展前景。

花卉旅游方兴未艾

根据数据,种子用花卉销量同比增长100.26%。花坛植物种植面积从2015年比2014年减少4.35%,转为2016年比2015年增加9.45%;出口额从2015年比2014年下滑1.77%,猛降为2016比2015年下滑99.78%。多出来的种子和宿生花卉去哪里了?答案是花卉旅游。

花卉旅游成为近年“落地”较多的花卉项目,花海、花卉小镇、特色花园、花园餐厅等可谓遍地开花,花卉与文旅结合的产业优势显现。

花卉旅游项目从最初的薰衣草庄园、月季园、郁金香园,向打造景观花带、各种宿生植物的花海和精致花境转变,柳叶马鞭草、松果菊、彩叶草、观赏草、天竺葵、南非万寿菊、金光菊等都是近年大受欢迎的品种。相比之下,传统的“老三样”矮牵牛、一串红、万寿菊种植量缓慢下滑,瞄准绿化用花市场似乎远不如花海、花园利润空间大。

草花应用方面,除了绿化工程,花卉旅游也占用了一部分用量,还有部分店铺装饰、花园建造等。数据显示,2016年草花销量比2015年增长39.51%,销售额增长41.35%,多元化的草花品种和中高价格产品逐渐推开,草花的“春天”来了。

花卉深加工“在路上”

食用与药用花卉、工业及其他用途的花卉种植量仍在扩张。工业用花销量方面,2014年比2013年增长168.98%,2016年相比2015年增长292.51%。花卉的工业用途逐渐被开发,例如近年大热的油用牡丹遍地开花,除了洛阳、菏泽等传统牡丹产区外,不少区域都有上万亩的种植规模,陕西、河北、湖南等地还有多家企业借助油用牡丹的发展契机挂牌上市或准备上市。

2016年,食用与药用花卉的种植面积同比增加2.95%。花卉特色食品越来越多,比如云南的食用玫瑰种植量巨大,鲜花饼是云南旅游必备特色伴手礼,一些玫瑰花酱、玫瑰花茶、玫瑰花水、玫瑰花酵醋等食用产品也被开发出来。

此外,菊花、薰衣草等不少品种在食用和药用方面大有建树,还有一些提炼食用色素、作为药物或保健品出现的花卉加工产品越来越多,如一度降温的铁皮石斛去年开始又出现市场升温的态势。

2015年的工业及其他用途花卉的出口额相比2014年几乎是倍增,那时我国作为花卉生产大国,仍身陷于“原料出口”的尴尬境地,在产品深加工上建树不多。2016年的工业及其他用途花卉销量比2015年增长了292.51%,出口却转为下滑37.26%。

国内的花卉加工能力大大提升,花卉精油、化妆品、香包、精油皂等产品增多。不过,国内的花卉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阶段,在深加工方面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种植效率提升

从数据中不难发现一些负增长带来正向变化的例子,比如切花菊的种植面积2016同比2015年下滑0.62%,但销售额却增加34.65%;凤梨类种植面积下滑8.44%,销售量却增加5.91%等,这些反向数据,或销售量、销售额增幅大幅超过种植面积增速的数据说明,花卉行业种植效率在提升。

种植效率提升一方面得益于品种结构调整,比如我国原本出口黄菊与白菊的数量较多,但近年小菊市场大热,一些生产者随即调整品种结构,从而增加了获利;另一方面则得益于设施改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比如凤梨市场在2014年跌至谷底,不少品质中下的生产者因为产品滞销而转投其他品种,剩下的生产商则在控制成本和提升品质上精益求精,向规模化高效生产靠拢,2015年下半年以后,凤梨市场触底反弹,行情好于市场同类产品。

持续下滑多年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从2015年的近23.36万人增加到2016年的24.76万,同比增加6.02%,这无疑对花卉行业的专业性、效率提升大有裨益,也是行业升级发展的侧面印证。

数据除了反映出花卉业向好的一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特别是涉及生产及销售方面的基础数据不容乐观。

总体来说,云南凭借气候优势,产业基础稳定;长三角紧靠消费市场实力强劲;华北地区的山东在产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不断冲击广东的老大地位;其他地区生产略有萎缩或因基数太小影响不大。

保护地萎缩,温室大幅缩减

近年来,宁夏、湖北等地新落成的花卉产业园区不在少数,云南红河现代花卉产业园规划面积更是高达8万亩,但这些仍未阻止全国花卉保护地萎缩的状况。

根据数据,2016年全国保护地总面积11.62万公顷,同比下滑7.27%,而2015年这一同比数据仅为3.23%。其中温室面积跌幅最大,其次为遮阴棚。

2016年全国温室总面积2.46万公顷,同比2015年下滑13.44%,其中节能日光温室同比下滑4.67%。从统计数据来看,31个省市自治区中的13个出现温室面积下滑,广东下滑最多,江苏、四川、吉林等地出现较大降幅;17个省市自治区的温室面积上涨,其中山东、云南、湖北增量较大。

近年来,山东在花卉生产方面扩量迅速,特别是盆花生产更是急剧发展,比如山东已经从多肉生产的后发产区变成全国最大的产区,小盆花和小盆栽产量也大幅上升,温室面积同比2015年增加4250公顷。

云南的温室在盆花和鲜切花方面都有扩张,盆花以爱必达为代表倡导智能温室高效生产,切花则以方德波尔格为代表倡导优质优价。得益于气候条件,云南的花卉生产多选择大棚、遮阴棚,温室的搭建成本比大棚高几倍,而云南的温室面积同比2015年增幅649.33%,可见这些企业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2015年同比2014年遮阴棚面积增长8.55%,而2016年同比2015年则变为下滑8.23%。国家提倡环保,而遮阴棚和大棚有一定的塑料污染问题,促使总体使用面积缩减。

2016年遮阴棚生产面积在广东、四川大幅下滑,但在海南、浙江、云南等地,遮阴棚面积出现增长,其中海南遮阴棚面积同比2015年增幅53.12%。海南是传统的切叶产区,但时常遭受台风“洗礼”,因为不少种植者都是露天种植切叶品种,而去年多场台风使得切叶产量减少,价格升高,为了得到优质的叶材,部分种植者会使用遮阴网保护叶材从而增加了遮阴棚面积。

大棚种植面积在2014年呈上涨态势,但2015年大幅下滑,2016年下滑幅度缩减。此前四川、云南大棚缩减量较大,与环境治理和旅游开发相关,2016年云南和广东成大棚缩减量最大的地区,四川则小幅回升。

《中国花卉报》记者就广东温室种植面积2016年同比2015年突降83.31%、大棚种植面积减少31.39%、遮阴棚面积减少39.60%的统计结果,咨询了广东花王农业设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涂国元。

涂国元认为,广东的温室生产面积没有大幅缩减,反而呈上升趋势,红掌、蝴蝶兰、小盆栽的生产面积都在增加。

企业“主体”缩水,企业人员缩减

2014年花卉企业数量仍是增长态势,到2015年则变成略降,2016年企业数量加速减少。企业主体的“缩水”不仅指花卉企业数量减少,更重要的是大中型花卉企业的减少大大影响产业体量。

根据统计数据,2016年花卉企业数量为79512个,较2015年下滑6.43%。花卉企业在广东、福建数量缩减,在云南、四川数量增加,表明部分生产者可能由于气候优势转而在云南、四川设点。

作为每个企业的细胞,花卉从业者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在花卉企业不仅面临“用工荒”,还面临员工“老龄化”的问题,传统的菊花、君子兰、国兰、杜鹃产业“后继无人”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在花卉生产基地,大部分从业者年龄都在40岁以上,而且女性居多,“好不好招工”、“人工成本高不高”已经成为新基地选址的重要因素。根据统计数据,虽然花卉专业技术人员在2016年有所增加,但总体从业人员2016年较2015年减少13.19万人,下滑2.54%。

传统花市减少,终端销售渠道拓宽

根据统计数据,全国花卉市场2016年较2015年减少191个。终端花卉市场减少一方面是由于拆迁改造,比如为了疏散外籍人口,去年北京通厦花卉市场关停,今年北京玉泉营花卉市场(部分展厅)、山东日照海曲园艺等也因为城市规划建设而关张。另一方面则是花店、杂货铺、电商等越来越多,花卉销售已经不局限于花卉市场,花卉与其他行业的结合产物替代了花市销售的部分功能。

不过花卉市场减少确实对花卉行业影响很大,比如北京白盆窑市场拆迁后,主要批发商被打散,后九州卉通成长为主要花卉市场,但再次遭遇拆迁,批发商又被打散一次。新市场成长需要时间,频繁的市场变动影响了从业者的信心和积极性。

在电商销售兴起的大背景下,传统花卉市场批发销售的模式也成为从业者热议的话题。电商给花卉消费带来的便捷不言而喻。

多肉植物、球根花卉及一些小众品种,借助于网络平台达到了更好的推广效果。花卉市场虽然仍是主流花卉最重要的销售渠道,但面对85后、90后消费群体,被贴上“没腔调”、“不会推广”、“环境太差”等标签,花卉市场是“不服也得服”。

传统花市确实在消费体验、包装推广、营造气氛、造势造节等方面的影响力不够,与电商、花园中心、特色小店相比,花卉市场在专业批发的路子上已越走越窄。

小结

从整体数据来看,一方面花卉行业转型升级在持续深入,“花卉+”理念打造出的花卉旅游、花卉深加工等在不断发展;花卉行业本身也在积极调整品种结构、引入新品种、改变生产和管理思路等,家庭园艺萌发出的新生力量,让业界看到了花卉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果和希望。

另一方面,花卉产业总体基础仍未大变,生产商规模化、集约化、自动化依旧处在起步阶段,销售依赖传统路径,在营销手段和生产管理上仍有很大局限性,从业人员“高龄低质”的状况一时难以改变,种花在人们的认知中不是一件很“酷”很美的事情,反而给人劳苦大众的感觉。

花卉行业转型虽曙光初现,但仍需从业者的坚持和不断努力。

联系我们业务服务友情链接
Copyright©2024 All Right Reserved. 杭州园畅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浙ICP备17004531号-1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湖墅南路186号丽阳国际大厦505 邮编:310000 总机:0571-87699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