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园畅
您目前在:首页 > 关于园畅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2017年12月27日
花卉协会脱钩——难与险中的信心重塑

来源:中国花卉报    作者:郭云龙 薛光卿    

近两年来,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成为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在中办、国办《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出台之后,各省市均先后印发了相应实施方案,脱钩工作在全国大范围启动。在这轮声势浩大的协会改革中,我国各级花卉协会也在陆续完成脱钩进程,一批花卉协会经过改选、换届,正式脱离与行政机构的隶属关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民间组织”。

想必,业界人士和《中国花卉报》记者一样,都想知道去行政化后,花协组织如何快速适应身份转换?现实的生存问题如何保障?市场化后的痛点与难点如何破解?新的游戏规则下,危机的不确定与风险的不可控如何化解?“官办”协会经历“大手术”后如何保持活力?这些问题随着脱钩行动进入尾声,已不容回避。

一、改革阵痛难避免

经过近几年的密集改选换届,《中国花卉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全国省、市一级花卉协会中,大部分已经完成了脱钩,还有一部分正在确定脱钩时间,另有少部分协会考虑到工作的特殊性,向管理部门提交了“延期脱钩申请”。与之前相比,脱钩后最大的亮点,是更多企业代表走向台前,开始承担协会管理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协会作为政府在行业内的“代言人”,在为政府提供咨询、决策参考、履行行业责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而随着脱钩方案的稳步实施,中国“官办”协会历史就此终结。由此引发的各种议论从未停息,无论是叫好还是唱衰,出发点均源自对协会未来的关注。一位长期在花卉行业工作的人士表示:“不夸张地说,协会脱钩后不只是经历阵痛,市场基础差的协会生存问题堪忧,以前太依赖政府了!”这一看法代表了一种声音:正在推进的全面脱钩是对协会生存能力的一次大考验。为避免权威性弱化的尴尬,脱钩后协会不仅要快速调整方向,把重心更多转向行业和企业,同时重建依附关系过程中的诸多不确定性,还让协会面临着一场“生死劫”。随着脱钩“过渡期”的结束,作为协会资金来源之一的财政拨款也将按规定自2018年起全面取消,加上办公场地的清退,协会将面临人、财、物短缺三大困境,运行压力显而易见。

在采访过程中,有的协会工作人员向《中国花卉报》记者表达了对前景担忧。挂靠单位没有了,协会领导异人了,财政拨款取消了,事业编制核销了,号召力和影响力大大降低,今后协会再想以官方或半官方名义,通过“评奖经济”、“活动赞助”创收,显然没那么容易了。

协会改革后面临的诸多问题中,如何生存首当其冲。作为公益类单位,经济效益本就不是行业协会的价值追求。然而,工作人员的工资、办公经费、调研经费等一系列基本支出又让协会不得不考虑收入问题。在失去财政资金的直接支付后,每一家协会都必须像企业一样考量运行成本,这个现实问题很难回避。亮相只是一个仪式,新的协会主导者要在保持协会活力、树立权威性、保障话语权方面做出更多选择与努力。

河南省花卉协会考虑到一些工作的连续性,已经向民政部门申请延长过渡期。该协会副秘书长卫发兴告诉《中国花卉报》记者,从长远来看脱钩是必然,但是结合我国国情以及花卉产业的现实状况,“硬着陆”式的脱钩很容易使协会陷入被动,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和摸索。河北省花卉协会秘书长马建波言谈中对协会脱钩后的发展也表示出担忧。据了解,河北省花协预计明年启动脱钩程序,目前该省已有多个市级花协完成了脱钩,脱钩后协会负责人由龙头企业担任,但目前企业号召力、影响力较之以前存在差距,加之花卉苗木品种多样,企业经营类别差异性大,如果凝聚力不强,必然影响协会工作的顺利开展。

、应变能力受拷问

牵一发而动全身。脱钩不是简单的人事变动和隶属剥离,还关系到机构、业务、财务、办公场所等多方面的调整。协会密集换届的另一面是协会的密集注销。虽然没有准确数据,但据《中国花卉报》记者了解,花卉协会“解散”的情况近两年在各地均有发生。目前,很多协会对脱钩后的功能定位、竞争优势缺乏系统思考与实践,一系列棘手问题难以解决,自主化发展之路充满变数。要在行业中立足,协会需要凭借出色的工作来证明自己。

福建省花卉协会秘书长彭盛易这一年来成了大忙人。协会脱钩之后,工作量明显加大,省内组织活动、省外考察交流,出差成了“家常便饭”。另外,还要对各种会议、协会日常工作进行协调和分配。工作连轴转、作息不固定,这可能是近两年很多协会负责人工作状态的缩影。脱钩后,要想保持公信力和权威性,协会迫切需要业内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

福建省花卉协会已搬迁至福州市省府路1号金皇大厦,租金由协会承担。在此之前,福建省花卉协会在林业厅大院办公。根据部分省份的相关规定,与机关脱钩后,协会办公用房的管理使用实行清理腾退与有偿使用相结合,在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前提下,为协会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条件。

彭盛易向《中国花卉报》记者表示,多跑跑是希望多了解一些新情况,积累一些经验,另外也想取取经,看看其他协会的做法。《中国花卉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部分没有脱钩的花卉协会也在高度关注同行和上级协会的脱钩动向。也有协会负责人表示,脱钩后要调整的事项千头万绪,确实没有想好怎么发展,也想看看上一级协会怎么搞,找一个样本。

今年8月,中国花卉协会常务理事会议召开,中国花卉协会会长江泽慧发表讲话时提到了脱钩问题,提出“直面协会脱钩,开拓工作新局面”。她在讲话中说,实行协会脱钩有利于创新协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激发内在活力和发展动力,更好地发挥协会的独特优势和作用。脱钩后,人员构成、资金渠道和工作性质都会发生重大变化,需要顺应新形势,调整思路,广泛吸纳会员,伸长服务触角,增加服务功能,提高服务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已脱钩的协会,要创新工作方法,尝试与政府展开新的合作方式,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行业间互动,带动行业发展。可见,正确面对、应势而变,是对各级花卉协会提出的新要求。

中部省份一省级花卉协会秘书长向《中国花卉报》记者坦言脱钩将面临的新问题:协会经费需要自筹,生存压力大;脱钩前一些事可以借助相关部门的力量,脱钩后必须要转变思路。好处是管理更灵活,更有活力。北京花卉协会郑奎茂表示,对脱钩后面临的困难要有思想准备,无场地、无资金、无编制,这的确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除了之前依附“东家”的优势消失,“体制内”的优越感也将不复存在。脱钩之后,协会内部分岗位相应的职级、待遇随之消失,市场化管理方式将替代原有的行政管理体系,体制内外身份的转变,对部分协会管理层、干部层来说也是一个心理挑战,需要逐步适应和接受。这同样要求协会领导者和协会内的“小伙伴们”做好应变准备。

三、服务创建是前提

行政化色彩浓厚是以前公众对协会组织的最大印象。因此协会要想获得会员信任,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摆出“半官半商”的架势,首先需要在姿态上“平民化”。

长期以来,不论是全国性还是地方性行业协会,大多由各级政府主办、主管,不少行业协会还直接承担着一部分行政职能。一些退下来的领导干部到行业协会任职也颇为常见。由于行业协会与政府的职能边界不清晰,协会的真正使命反而被淡化,变成了实质上的“二政府”。正是因为与行政机关有着密切关系,所以造成部分协会习惯于依靠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工作,行业协会的服务意识、与企业联系的紧密度均有待改善,因此,脱钩以后,协会管理者首先要转变意识,把行业“服务员”这一角色扮演好,建设服务型协会,真正成为会员的“娘家人”。

事实上,说起来简单,思维习惯要改却不容易。

目前我国行业协会多由政府相关主管部门“改版”而来,或者是由政府部门牵头设立,具有很强的政府“背景”。资料显示,原国家经贸委下属206个工业协会中, 70%到80 %的专职工作人员来自于原来的政府机关,由企业家组成的屈指可数。类似这样的协会人员构成,在各地、各级花卉协会中同样存在,协会的行政化色彩偏重,服务意识的转变和形成需要一定时间。

湖南省花卉协会在去年已经完成脱钩验收。目前花协主要领导来自科研单位。该协会会长刘玮表示,脱钩对协会长远发展是好的,但要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还需要一个过程。他认为,脱钩后政府、协会、企业之间责权边界清晰,协会运行管理更加灵活、市场作用发挥更有效。一年来,湖南花协以提升服务能力为出发点,组织参加和举办了多次业内活动,今后还计划开展花卉产业数据调研、组织产学研联合、发挥分会优势、着力培育品牌、努力搭建平台、加强协会间交流等工作,以服务赢取企业的认可,真正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

江西省花协作为较早脱钩的花卉协会,近两年在会议组织、出国考察、承接政府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尝试工作,协会的凝聚力、号召力明显提升。“全江西花卉行业力量团结起来”成为协会口号。服务会员、服务产业的理念已贯穿到协会的各项决策中。当然,江西花协的“成绩单”也是可喜的,短短两年间,协会会员从原来的几十家发展到目前的200多家。

四、管理“真空”存风险

采访中,无论协会负责人还是普通工作人员,面对协会脱钩后的前景,言语间都多少透露出焦虑、迷茫与担忧。

有观点认为,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难以彻底,市场化后,协会追逐经济效益需要资本,更需要“靠山”。

这种担心并不是多余的。

脱钩后,协会的会长、秘书长多由社会人士及龙头企业担纲。这样一来,难免会出现协会内部管理过分依赖个别精英、规模型企业垄断行业话语权、中小企业会员利益无法有效保障的风险。特别是高效的监督体系在协会内还没有形成,决策执行机制不畅,监督问责无从下手,将会破坏协会内部的“政治生态”。一旦有企业负责人利用个人威望独断专行,在利益分配中公权私用,行业协会变成“企业协会”的风险大大增加。

此外,即便协会选出了有威望、有能力、有想法、有干劲的企业家领衔,问题同样存在:既要经营好企业,又要管理好协会,身兼两职的协会主导者要想做到公私兼顾、两全其美,并不容易。

还有一种担心值得注意,什么都由行业协会自己说了算,监管出现“真空”,难免会导致协会中介身份的走样。一旦出现以协会名义恶意干预市场行为、为追求自身发展而与企业争利,协会部分管理者形成所谓“利益联盟”,协会可能会长期处于被少部分企业操纵的状态。监管的缺乏和监督的缺位,还将带来巨大管理风险。

“河南省目前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地方协会已经脱钩,脱钩后主要由一些龙头企业带头。但目前影响力、号召力还存在一些问题,显露出一些弊端。但我认为时间不会太长,随着不断摸索,随着花卉产业发展的成熟和自律性的提高,会有更多协会步入正轨。”卫发兴说。

五、脱钩后仍需要支持

事实上,不仅是花卉行业,在其他行业领域,除了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的协会,近些年自主发起、具有协会性质的组织纷纷成立,有些协会通过了民政部门的许可,拿到了民间组织的“牌照”,有些则是以“黑户”身份开展工作。这些具有民间特点的协会,虽渴望扩大组织,但由于“先天不足”,工作推进、活动开展并不顺畅。

“民办”协会的无奈与困惑,“官办”协会在脱钩后同样面临。协会领导层易人、影响力下降,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还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设法解决其后顾之忧。

今年10月,安徽省花卉协会换届,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全部退出协会领导班子,安徽经典景观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斌当选为会长,秘书长由另一家企业负责人担任。作为“脱钩”后的第一任会长,胡斌有很多事想做,包括成立专家委员会、普及花卉技术、建立自律机制、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等。胡斌说,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后,企业更应该担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但是这些工作的开展也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广东圣茵花卉园艺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世明刚刚接任东莞市花卉协会会长,这也是东莞市花协历史上第一位企业家会长。她在接受《中国花卉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没有人手、没有场地、没有资金,既要经营好企业、又要管理好协会,具有很大挑战性。担任会长后,她也在利用公司的资源、场地为协会工作提供便利,开展了多项市民科普、协会互访等活动,协会活跃度开始显现。“协会有相关部门的支持非常重要,我们也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增强协会的竞争力。”周世明说。

脱钩后,协会虽然与政府部门分家了,但与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不能削弱,需要快速建立新的互动机制,才能更好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广东省花卉协会秘书长赵秀娟认为,处于转型发展期的花卉协会,如果能争取到相关单位或行业行政主管机构的支持,将有利于协会的转型升级,有利于行业及企业发展。

六、三种模式下的协会出路

花卉行业内,企业间的国际交流非常活跃。但遗憾的是,多数协会与花卉发达国家的协会间交往并没有常态化,对国外协会运行规则的观察研究也相当匮乏,引入成功的案例更是寥寥无几。

行业协会、商会在发达国家被视为并列于市场、企业、国家机构的一种治理机制,有些协会在内部治理方面积累了很多有益经验。有学者把目前国际行业协会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即英美模式、大陆模式和混合模式。

英美模式遵循自由主义历史传统,没有统一的行业协会商会法,政府对行业协会商会极少干预,也不直接对其进行资金扶持,协会领导机构类似董事会,由会员直接选举产生。协会日常工作由执行委员会负责,并聘请经理和专职人员。美国商会是英美型商会的典型代表,其宗旨是促进民间商业活动,属于自愿设立、活动独立、经费自理的民间团体。

大陆模式以法国为典型,行业协会具有半官方色彩,政府给予财政支持,对协会内部的组织结构、选举制度、代表名额及工作制度等都有明确规定。其职能主要是向政府或有关部门提出本行业发展政策和建议,政府也认为其有义务监督商业活动。

混合模式在行业协会商会发展较晚的一些亚洲国家和地区被普遍采用。这一模式主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借鉴上述两种模式的优点,建立起兼有两种模式特点的管理运行体制。其中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一些协会是大陆模式特征较多的混合模式,泰国和我国香港特区是英美模式特征较多的混合模式。

我国大陆地区协会组织形式多样,与三种模式均有交集。以前政府主办的协会与大陆模式较相近,各地近年来自发形成的协会则兼顾英美及混合模式,有自主发展的影子和特点,但还不成熟。

七、摸着石头过河

全面脱钩之后行业协会何去何从已经迫在眉睫,要避免脱钩后协会发展失去动力,需要多方汲取经验,不断探索前行。

在美国,行业协会主要由企业自发组织,政府不进行干预也不给予资金扶持,只要存在相同利益的企业就可以建立一个行业协会。日本和德国的行业协会主要由大型企业发起成立,并发挥主导作用,中小企业广泛参与。政府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与企业、协会是一种合作协调的关系。不难看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发达国家的行业协会通常是自发建立,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几乎每个企业都有属于自己的行业协会。

在政策建议方面,发达国家行业协会注重对国内外行业发展状况的研究,定期发布研究报告,及时向政府提供行业发展建议,并通过与相关政府部门沟通等,促使达成有利于行业发展的相关经济政策。

不容忽视的是,发达国家的行业协会之所以发展成熟,运作规范,与其拥有较为完善的法律不无关系。法国1858年就颁布了有关商会的法律,是最早通过法律形式确认现代商会合法性的国家,将商会置于政府的监督和保护之下,并明确规定了协会、商会的职能。

我国行业协会虽然也有几十年的时间,但至今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相应的法律体系。因此,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和市场发展的实际需要,尽快研究和制定有针对性的行业协会、商会法律法规尤为重要。最近两年,针对协会市场化,相关部门接连出台的多部规章及意见,从制度上对协会的发展给以保障,同时也从法规层面对协会今后的工作开展进行约束,这是我国协会结合国情与世界管理模式接轨的一个信号。

多方借鉴成功经验,积极探索适宜自身发展的路径,将为我国花卉行业协会发展增添动力。有专家指出了国内行业协会的五个发展趋势:从挂靠政府部门到逐渐走向社会,自主发展;从目前双重管理体制走向单一负责的管理体制;从政府部门主导设立走向企业自主设立;从政府官员挂帅走向龙头企业家挂帅;从政府部门指导型走向市场服务型。协会改革,国外经验的引入仍然要结合国情和行业特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如果按照这个“线路图”顺利走下去,也会有助于协会尽早走出迷茫,渐入佳境。

八、购买服务考验能力

还有一个重要问题不容忽视。采访中,几乎每个受访对象都提到了购买服务。变委托为购买,虽然只是变化了两个字,规则却有天壤之别。“政府为什么要把钱给你?这得看实力,是要经过评估的,竞争机制的引入是肯定的。”一位花协工作人员如是说。脱钩过渡期之后,在经费方面,除了收取会员费,政府购买服务成为各协会最重视经费来源。

2014年底,财政部、民政部、工商总局联合下发的《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施行,这为协会参与政府事项提供了制度设计。政府购买服务的内容为适合采取市场化方式提供、社会力量能够承担的服务事项。政府新增或临时性、阶段性的服务事项,适合社会力量承担的,应当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

以此来看,购买服务是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把政府直接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务事项以及政府履职所需服务事项,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和单位承担,并由政府向其支付费用。

从《办法》中分析对照,花卉协会有望承接的是花卉行业管理与协调性服务、花卉类行业职业资格和水平测试管理、行业规范制定等服务事项。但需要注意的是,购买服务也会引入竞争机制,并不是当地协会的专属,其他组织和民间力量也是服务的竞争者。很明显,这对协会组织的实力和承接能力是一个巨大考验。

九、脱体质更要“强体质”

协会脱钩必然会面临不曾遇到的难题,但正视困难和机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水平才能更好地出发,保持热情、轻装上阵,才能把协会带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上。

无论是国外成熟的协会还是国内正在经历变革的协会组织,要想获得行业参与者的支持,有一点不可动摇:超强的服务能力、权威的号召力。支撑这两点的前提就是要保障协会的活力,能够吸纳更多企业会员、组织更多有利于行业发展的活动、提供更多有助于企业的服务、承接更多政府购买服务。

毕竟,企业与行业协会之间的依存关系不是靠管理而是靠服务来维持的。市场化原则中,只有为会员办实事,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协会才有凝聚力。而做好这些不仅需要高度负责的领导层,更需要对协会工作有热情、有担当的执行者。

针对协会脱钩,湖北花木盆景协会副会长、武汉光谷园艺有限公司董事长邵火生有自己的思考。他告诉《中国花卉报》记者,从行业发展的角度看,脱钩是必要的,但在脱钩后,自主化更强的协会需要的几点支撑不可少。一是虽然脱钩了,协会工作仍然需要原指导或主管单位的持续支持;二是协会负责人由企业家担任后,在自身企业管理和协会运营之间当好双重角色,需要时间、能力和高度的责任心。

“协会要提高为会员服务的能力,真正为企业解决经营难题、为当地产业发展规划出清晰、科学的路径,是一个协会转型后能够立足、立信、获取长远发展的前提。”邵火生说。

脱钩带来的不仅仅是阵痛与困难,还带来了转型的生机。练好内功、提高水准,才能延续协会的生命力。今后,一家协会组织要想在行业内获得存在感,中介和服务的本质不能丢,桥梁与纽带的作用不可弃,否则,协会这面行业旗帜难免沦为摆设,很容易变成业者眼中的无为协会、“僵尸”协会。

联系我们业务服务友情链接
Copyright©2024 All Right Reserved. 杭州园畅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浙ICP备17004531号-1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湖墅南路186号丽阳国际大厦505 邮编:310000 总机:0571-87699796